從4萬到4000萬!Nina的精品創業啟示:市場廝殺、拆夥危機與養護新賽道 feat. 知名精品店創辦人 Nina
在精品業,賣假貨的客戶可能比醫院學姊更可怕。從護理師轉戰二手精品的Nina,帶著4萬台幣闖入市場,三年內創下年收4000萬的成績,卻因合夥破裂歸零重來。這次在《時間他說》節目中,她揭露精品業的暗潮洶湧、創業者的反脆弱修煉,以及如何從「賣包包」轉型「救包包」找到新藍海。
第一戰:4萬啟動的二手帝國
Nina的第一場戰役始於2018年,當時台灣二手精品衣市場尚未盛行。她借鏡日本模式,專攻巴黎世家、Dior等品牌的二手服飾,以單價低、週轉快的策略迅速吸引年輕客群。她笑稱:「那時連包裝標籤的角度都用尺量過——護理系的無菌室訓練,讓我無法忍受瑕疵品流出。」這種近乎強迫症的細節控,讓她的品牌被譽為「二手界LV」,客戶回購率衝上70%。
然而,領頭羊的孤獨隨之而來。競爭對手緊盯她的促銷活動,甚至隔天複製同款折扣。Nina苦笑道:「我花兩週想的企劃,別人5分鐘就抄走。」為突圍,她首創「鑑定SOP流程」與KPI獎懲制,從兩人工作室擴張到20人團隊,卻也埋下合夥破裂的導火線。
拆夥風暴:從巔峰歸零的覺悟
「你對員工比對我還溫柔!」合夥人的質問,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Nina堅持擴店衝業績,合夥人卻希望穩扎穩打,理念衝突最終導致分道揚鑣。她將年收4000萬的成熟品牌拱手讓人,另創包包專賣店,卻因市場飽和與日本連鎖店插旗,業績不到過往1/10。
低谷中,她發現新藍海:「台灣潮濕,包包發霉是常態,與其和300家店搶賣貨,不如幫客戶延長精品壽命。」她花半年向老師傅學清潔修復,被嫌「學太久」仍堅持:「寧可慢,也要做到醫護等級的完美。」
白色巨塔教會的三堂生存課
1. 用「護理魂」打造服務鐵則
移植醫院感染管控經驗,Nina要求每件送養護的包包需「拆解72道工序紀錄」。她更仿效病患關懷,推出「手寫保養卡」與修復進度追蹤,讓客戶感覺「包包被當成生命體照顧」。
2. 反脆弱練習:把失敗當臨床實驗
曾遇客戶掉包真衣詐騙2萬,她卻淡定:「比起打錯針害死人,這只是皮肉傷。」歸零後的重生,被她比喻為護理師面對「突發大出血」的日常訓練:「第一次成功是運氣,第二次從頭來過才是實力。」
3. 給迷茫者的殘酷溫柔
「如果你等到『準備好』才行動,競爭者早已佔滿山頭。」Nina以自身為例,學茶藝、做護理看似繞路,其實都在磨練「應付奧客阿嬤」的技能。她強調:「找一件你願意『倒貼錢做』的事,再想辦法讓它賺錢——就像我對精品的痴迷,連賠錢時都還能欣賞包包線條。」
結語:在抄襲與潮濕間,養出獨角獸
Nina的故事,是台灣中小企業的縮影。她證明飽和市場仍有縫隙——當所有人搶賣商品,就去解決商品的「衰老焦慮」;更示範專業如何跨界變現:扎針的手能鑑定皮革,ICU的抗壓性能熬過帳單赤字。
正如她送給創業者的話:「醫院教我最殘酷也最溫柔的一課——只要還能呼吸,就有翻盤的本錢。」這股從白色巨塔淬鍊出的韌性,正帶著她在精品養護的新賽道上,繼續呼吸、繼續闖蕩。
本文摘自《時間,她說》S2E6 從4萬到4千萬,精品店轉型的秘密! feat. 知名精品店創辦人 Nina
YT好看版: